2026
七月
03
【弥撒读经释义】|常年期第十四主日(甲年)
常年期第十四主日(甲年)
读经一:匝加利亚先知书 9:9-10
「上主这样说:‘熙雍女子,你要尽情欢乐!耶路撒冷女子,你要欢呼!’」
历史背景:
“熙雍女子”与“耶路撒冷女子”是拟人化的表达,代表整个以色列子民,尤其是耶路撒冷居民。
匝加利亚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末至5世纪初,是以色列从巴比伦放逐归回后,重建圣殿与民族希望的重要先知之一。
他的信息是在一个国家软弱、百姓迷惘的背景中提出,鼓励民众以信德迎接未来的救主。
灵修反省:
“尽情欢乐”、“欢呼”:天主的救恩将临,应以信德的喜乐来迎接。
我是否带着这样的欢喜期待主来?或是沉浸在自怜与焦虑中?
你能在信仰中喜乐吗?喜乐是基督徒的标志之一(参斐4:4)。
「请看,你的君王要到你这里来,他是正义的,也是救主;」
神学说明:
“君王”:这是典型的默西亚称号——指天主应许给达味的后裔(参撒下7:12-16)将有一天再临,建立真正的和平与正义。
“正义的”(希伯来文 ṣaddîq):意指他在天主前是义人,依照天主旨意治理。
“救主”(nosha):意指他带来解放、复兴与属灵救恩,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。
灵修反省:
你对“王”的形象是什么?耶稣是来统治我们,却以正义与救恩为基础。
我是否愿意让基督成为我生命的君王,让祂来统治我的意志、情感与决定?
不是自己主宰生命,而是让“正义的君王”来带领我。
「谦虚地骑在驴上,骑在驴驹上。」
历史与文化背景:
在古代近东文化中,马是战争的象征,而驴是和平的象征(参列上1:33:撒罗满骑驴即位)。
耶稣荣进耶路撒冷时就是骑着驴驹,成就这预言(参玛21:1-9;若12:14-15)。
“谦虚”说明这位王不带武力,不炫耀权势,而是温和、温良。
灵修反省:
这句话揭示了耶稣王权的悖论:祂全能,却选择谦卑。
我是否愿意在日常生活中模仿这种谦虚——放下自我、自大、自我中心?
真正的权威来自服务,而非支配。
「他要由厄弗辣摧毁战车,从耶路撒冷歼灭战马,作战的弓箭也要被折断;」
历史说明:
“厄弗辣”与“耶路撒冷”是南北王国的代表,意味着整个以色列的军力将被解除。
“战车、战马、弓箭”:战争武器的象征,说明这个君王不依靠武力取胜。
这段话在表达一种和平的政治神学:救恩不是靠刀剑,而是靠天主的正义与仁爱。
灵修反省:
我是否还执着于自己的“武器”——掌控欲、防备心、自我防御机制?
让主打碎我们的“弓箭”,我们才能经历真正的内在和平。
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武力,而在于放下、信赖与饶恕。
「他要向万民宣布和平,」
神学意义:
这是大公性的默西亚预言:救恩不是只给以色列,而是普世性的。
“和平”(shalom)不仅是无战争,更是完整、和谐、康宁、与天主和好的状态。
灵修反省:
耶稣来,是为带给我们与天主的和好(罗5:1),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平。
我是否愿意成为祂的和平使者?(参玛5:9:“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!”)
「他的权柄由这海到那海,从大河直达地极。」
解经说明:
“这海到那海”及“大河到地极”是圣经中形容普世王权的传统用语(参咏72:8)。
表明这位默西亚的统治将是全球性的,是全人类的主。
灵修反省:
你是否真的让基督在你生命的“全地”掌权?还是只限于“宗教活动”中?
耶稣是你生活中各方面(工作、感情、家庭、计划)真正的王吗?
小总结与灵修默想
这段先知话语勾勒出默西亚王的独特形象:
他是正义与救恩的王,不是强权与武力的王;
他骑驴象征谦虚与和平,而非炫耀与侵略;
他要带来的是真正的和平:不仅止战,更是天人和好、内在的康宁;
他的国度是普世性的,远远超越民族、地理与时间限制。
灵修应用:
你是否愿意今天迎接这位“骑驴而来的王”?
在混乱世界中,是否仍相信那真正的和平会从基督而来?
如何成为基督和平王国的建设者?也许,从今天说一句和解的话,或停止一场争执开始。
结语祷词:
主耶稣,和平的君王,愿你今天进入我的心,就像你曾进入耶路撒冷。驱除我心中的骄傲与自我武装,赐我谦卑的心,好能与你一同宣告和平。愿我的一生,也能成为你王国和平与喜乐的见证。阿们。
读经二:罗马书 8:9, 11-13
主题:在圣神内的生命与对肉性的胜利
「弟兄们:如果天主的圣神住在你们内,」
背景说明:
“弟兄们”是保禄书信中亲切的称呼,强调教会内的属灵亲情。
“天主的圣神”:在新约中,圣神不仅是天主的第三位格,也是真正赋予信徒新生命的泉源。
在《罗马书》第8章中,“圣神”一词出现超过15次,是圣神论的高峰。
灵修反省:
我是否意识到圣神“住在我内”?这是洗礼时所领受的恩典(参宗2:38)。
圣神不是外来的力量,而是居住在我心内的“神性生命”。
你是否欢迎祂,或忽视祂的同在?
「你们就不是属于肉体,而是属于圣神的。」
解经说明:
“肉体”(希腊文 sarx)并非指肉身本身,而是指与天主对立的自我中心本性。
“属于圣神”意味着生活不再由情欲、骄傲、贪婪主导,而是被圣神引导。
灵修反省:
你属于谁?属于世俗、属于自我?还是属于天主?
圣神是我们属灵身份的标志。拥有圣神,就代表你是天主的家人(参8:14-17)。
「谁若没有基督的圣神,就不属于基督。」
神学要点:
“基督的圣神”说明圣神不仅属于天主圣三,也属于复活的主耶稣。
圣神是将我们与基督结合的纽带,没有圣神,就不能在基督内活出信仰。
灵修反省:
这是一句警醒人的话。一个人即便表面虔诚,如果没有圣神——即没有爱、仁慈、顺服、信赖的精神——就“不属于基督”。
我是否只是“在基督外观上”的信徒,而非“在基督内”的人?
「如果那位使耶稣从死者中复活者的圣神住在你们内,」
背景说明:
“使耶稣从死者中复活者”是指天父。
保禄在此强调复活的圣神不是历史的事件,而是如今仍活在信徒内的动力。
灵修反省:
复活不是遥远的过去,而是我们每一天信仰生活的力量源泉。
那位使耶稣战胜死亡的圣神,今天也要在你内工作,使你不断“复活”——离开罪、走向光明。
「那么,那位使基督从死者中复活的,也必要藉那住在你们内的圣神,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复活。」
神学注释:
这句话说明复活并非只是灵魂的延续,而是连身体也要分享天主的生命。
“必死的身体”指现世的脆弱性,但最终将在末日复活中获得荣耀的身体(参格前15:42-44)。
灵修反省:
我是否相信“身体复活”?这是真福八端和《信经》中不可或缺的信条。
不轻看身体,也不任由情欲操控身体,而是尊重身体为圣神的宫殿(格前6:19)。
「弟兄们!这样看来,我们并不欠肉体的债,而随从肉体生活。」
文化说明:
“欠债”是希腊文 opheiló,表示义务或束缚。
保禄在强调:我们既然属于圣神,不再欠“肉体”(旧本性)任何债——我们不必服从它。
灵修反省:
罪不再有权柄,除非你甘愿顺从它。
我是否常说“我就是这样”、“我不能改”来为旧我找借口?
「如果你们随从肉体生活,必定要死;」
神学警告:
这里“死”并非指肉身死亡,而是灵魂的灭亡,与天主隔绝。
保禄一贯强调罪的后果是死亡(罗6:23)。
灵修反省:
我是否有意识地在灵命上“死亡”?不祈祷、不忏悔、不听圣言?
这是警醒我们回归恩宠状态的呼声。
「然而,如果你们依赖圣神,致死身体的恶行,必然能生活。」
末句高潮:
“依赖圣神”:即与圣神合作,靠圣神的恩宠与力量生活。
“致死身体的恶行”:是一种属灵的斗争(mortificatio carnalis),保禄常提倡“使身体服从”灵魂。
“必然能生活”:不仅是永生的应许,更是在现世中活出丰盛的生命(若10:10)。
灵修反省:
基督徒的生活是一个持续“致死旧我”的过程,同时也是一个持续“在圣神内重生”的旅程。
我今天是否愿意依靠圣神胜过那让我远离主的软弱与习性?
小总结与灵修建议
本段读经给我们的三大核心信息是:
圣神住在我们内:这是洗礼与坚振带来的奇迹,使我们成为属神的人。
信徒应当与圣神合作,致死肉体恶行:这是信仰生活的持续呼召,即“每天的皈依”。
圣神使我们与复活的基督结合,也将使我们复活:不只是将来复活,更是现在的重生。
默想建议:
哪些“属肉体”的领域仍在我心中作主?(愤怒、淫欲、懒惰、抱怨、嫉妒……)
我是否每日祈求圣神的光照与能力?
今日,我愿意让哪一个旧的习性“死去”,并邀请圣神来“重建”我?
祈祷词:
圣神,请来,充满我贫弱的心!你曾使基督从死者中复活,也请今日使我脱离属肉体的奴役。让我学习每日“致死旧我”,活出在你内的真正自由与喜乐。愿我不再属于罪恶,而是属于你、属于基督。阿们。
福音:玛窦福音 11:25-30
主题:在谦逊与温柔中,基督给人真正的安息
「那时候,耶稣说:『父啊!天地的主宰!我感谢你,」
背景说明:
“那时候”:指的是耶稣在面对加法翁、科辣匝因等城镇拒绝福音后的回应(参11:20-24)。
“父啊!天地的主宰!”:此处耶稣称天主为“父”,是耶稣与父亲密关系的表达;“天地的主宰”则强调天主的全能与主权。
灵修反省:
在失望、被拒绝之时,耶稣仍转向父而称颂,这给我们信德的榜样。
我是否在困难中也能对天主说“我感谢你”?
「因为你把这些事隐瞒了智慧和聪明的人,而启示给小孩子。」
解经说明:
“这些事”:指的是天国的奥秘、默西亚的真理、福音的启示。
“智慧和聪明的人”:在此不是正面赞扬,而是指自以为义、靠自己理智而不接受天主启示的人(如经师、法利塞人)。
“小孩子”:象征谦卑、开放、依赖天主的人。
灵修反省:
我是“聪明自大”的人,还是“敞开心灵的孩子”?
真正的信仰不是理性征服,而是心灵的谦卑与信赖。
「是的,父啊!你原来喜欢这样。」
神学注释:
“你原来喜欢这样”:表达天主的救恩计划是出于自由的爱与慈悲。
此句也突显耶稣完全顺服天父的旨意,甚至连天父对启示对象的选择也赞美。
灵修反省:
信仰不是我们凭努力得来,而是天主悦意赐予的恩典。
我能否全心顺服天主的安排,即使不是我所预期的?
「我父将一切交给了我;」
背景说明:
此句揭示耶稣在天主圣三中的地位:子与父同享权柄。
强调耶稣的“主权”不仅在人间,更在天国中。
灵修反省:
我是否承认基督是我生命真正的主宰?
他“掌管一切”,我是否愿意让他掌管我的选择、计划与痛苦?
「除了父以外,没有人认识子;除了子和子所愿意启示的人以外,也没有人认识父。」
神学要点:
此处为《新约》中最高深的基督论与三位一体启示之一。
耶稣清楚指出:认识天主(父)唯有通过子(基督)。
认识不是“知道”,而是“亲密、活出关系的相通”。
灵修反省:
你想认识天主吗?必须亲近耶稣,与他交往、聆听、依附他。
是否每天通过祈祷、圣言与圣体去深化这种“认识”的关系?
「你们这些劳苦和负重担的人,都到我这里来吧!我要使你们安息。」
历史文化:
“劳苦和负重担”:在犹太律法背景中,指被法利塞人繁琐法律压迫的百姓(参玛23:4)。
“安息”:希腊文 anapausis,不仅指肉体休息,更指心灵的宁静、救恩的喜乐与弥撒中的安宁(参希4:9-11)。
灵修反省:
谁没有负担?你有的是心理的、身体的、道德的、属灵的……
耶稣不只说“放下”,而是说:“到我这里来”——他是我们唯一的真正避风港。
「你们背起我的轭,向我学习吧!」
文化解释:
“轭”:是两头牛一起拉犁用的器具,象征责任与义务。
在拉比传统中,“背起法律的轭”是一种生活方式。
耶稣则邀请人背起“祂的”轭——即在爱与真理中与祂同行。
灵修反省:
基督徒生活并非无责任,而是与基督并肩的同行。
“学习”原文含“门徒化”之意。你是否每日向耶稣学习他的话、他的心?
「因为我是良善心谦的:这样,你们必会得到安息;」
神学意义:
耶稣不是严厉主子,而是温柔牧者。
“良善心谦”是耶稣最直接地描述自己性格的地方,仅此一次。
安息来自与温柔的主共负轭——不是逃避现实,而是重拾意义。
灵修反省:
我是否愿意从耶稣身上学习谦卑?
常常焦虑烦躁,是不是因为不愿依靠主、不愿放下自己的“轭”?
「因为我的轭是柔和的,我的担子是轻省的。」
解经注释:
“柔和”原文含意为“适合的”、“贴合的”,如量身定制的衣服。
耶稣的轭是“爱的律法”,不是压迫,而是医治。
圣奥斯定说过:「主啊,祢命令的重担因爱而变轻。」
灵修反省:
我是否发现主的“担子”其实帮助我走向更自由的生命?
有时候重担不是因为太多事情,而是因为缺乏信赖与爱。
小总结与灵修建议
本段福音传达的核心信息:
天主喜悦谦卑的人,而非自恃聪明者;
真正认识天主,必须通过耶稣与他建立关系;
在基督内,劳苦者可以找到真正的安息与平安;
基督徒的生活虽有“轭”,但那是爱的关系与陪伴的印记;
谦卑与温柔是效法耶稣的根本精神。
默想问题:
我是否仍以为信仰是自己的“理解”而不是回应?
我有哪些“负担”需要交托给主?
我是否愿意效法基督的“良善心谦”,改变我与人交往的方式?
祈祷词:
主耶稣,我的主、我的救主,
在我疲惫不堪、无力前行之时,
愿我记得你温柔地呼唤我:
“到我这里来吧!”
教我向你学习良善与谦卑,
让我甘愿背起你爱的轭,
不再倚靠自我聪明,
而完全依靠你。
在你内,我愿得安息。阿们。
